contact

  •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69号省委党校文欣校区
  • E-mail:wdhl29@163.com
  • 联系电话:0571-88360966
  • 邮编:310012
何栎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是我校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温州班(第六期)的开学典礼。首先表示感谢,对给予我们学员的这次学习机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表示欢迎,欢迎新学员,相信这将成为大家在人生中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希望大家能够彼此照顾、相互帮助,持久地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在这里再强调三点,供大家参考:
    一是“很重要”:今年的经济环境很复杂,温总理也说了。全球化和利益层次的多元化,中国市场价值的大幅度提高,我相信以后会更加复杂和多变。我们只能面对。如何面对,就是用智慧。知识和方法非常重要。这个课程就很重要,这是一个基础性、系统化的课程,也是一个学习、分析、研究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对经济社会的内在规律和逻辑、环境变化的认识,以及感觉、判断和应对,帮助我们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方法。可以说我们的课程也很实际:经济社会、商业社会那些方方面面、那些基本的套路都涉及到了,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成为真正的经济、管理专家。二是“很关键”:这个课程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实际的经济问题和现实的经济环境。联系实际学习很关键。因此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困难、问题以及成功的经验,甚至迷茫放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带着问题学,也带着危机感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跟我们以前读书是完全不同的,不是仅仅为了文凭、为了读书而读书。三是“有点烦”:我这里要提醒大家。这是一门实际的课程,所有的理论和方法,都来源于实际,应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座的各位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所以在一开始学习时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听听都能听懂,好像不难;但要自己来讲,又讲不出来;面对一些案例与作业,似乎无处下手?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有一点烦。我们在座的基本上都是精英,对自己要求又特别高,反差就成为“烦”。我认为这个很正常,不要太烦,这里也介绍给大家两个经验或者应对办法。
    一个办法是在上课前预习一下,课中投入,并积极参与老师的讨论,课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复习,加深理解。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注意理解课程中涉及到的基本观念、概念性的东西。这个不懂,你成不了正规的管理专家,很多相关专业文章你不能完全看懂,好多商业上面的套路也不能完全清楚;现在竞争激烈、环境复杂多变,仅仅是凭借胆子大或者一些小聪明已经不够了,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这些东西也是一种行业的语言,一定要弄清楚,是一种基础。搞经济、做管理,行业的语言很多,知道的话就一点即通了,如果你不理解或误解,就是因为没学过,很多简单的问题就会复杂化;什么都要靠自己的代价(学费)取得的经验来决策,路会越走越狭窄。我们面对的基本上都是新的问题,经验已经不够。 
    二是要把这些东西放到课目的案例中去,放到实际工作中去,加深理解和思考。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检测方法:凡是与实际不符的或是无法放到实际工作中的理论、概念,就是有些同学认为我理论放不进去,联系不到;那这些东西就是你的困难、难点和重点,你的问题所在;说明你没有完全理解。对这些问题,你要及时跟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或者把它勾出来,在上课讨论时候进行提问、讨论。
    第三是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的各种资源。我们不但教材比较好,香港政府当初投资了一个亿开发教材,每门课都花了一百多万,每年都有更新。教材比较口语化,比较适于自学。我们的参考书是国际上商学院作为MBA教材使用最多的。包括国内外很多名校也基本上用这个教材。虽然是以国外的案例和环境为主,这些教材还是可以参考的。还有网上学习系统、图书馆,网络搜索,还有班级组织,小组与小组之间、自愿小组的活动等等。每个人都可以组织自愿小组进行活动,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组织、沟通、理解、协调、推广等等能力。
    第四,我们的四次作业已经放在教材后面了,在上课之前可以大致看一看。带着作业问题去听课学习,也是带着问题学。不清楚可以问老师、同学。这样效果会好一些,会事半功倍。这是一种好的办法。
    还有一个办法,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但也能解决问题。就是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作业、考试等等不一定都要最好,或者优秀以上,最低限度能够及格以上就可以了;这些实际的东西,你天天都在接触、在使用,我相信有了基本的框架、概念以后,你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还会不断进步的,包括自己付“学费”代价得来的经验也会更好的积累。有些同学身负重任,身兼多职,工作实在太忙了,上课能够到,作业能够做及格,我觉得已经完全可以了。根据以往纪录,能做到这二点,在考试的时候没有通不过的。
    要注意的是在上课之前能够花几分钟把作业看一下,就会有一些概念、问题,或者难点、重点;有困难了,有问题了,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下课后,老师讲到的还没有想通的,与老师、同学及时沟通一下。知识要有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有的同学等全部课程结束复习以后,才豁然开朗,就一通百通,就会很有成就感!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69号省委党校文欣校区
  • E-mail:wdhl29@163.com
  • 邮编:310012
  • 网络传真:0571-56287996
咨询热线 HOTLINE
  • 0571-88360966
  • 0571-88360989
  • 0571-88360959
Copyright © 2022 杭州年代专修学校浙ICP备10034859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