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同志们 :
我们这一期的研修班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开办的,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现在世界各国的政府部门、学术界以及企业家们都在总结经验,为什么正当全球经济繁荣之际,会突然爆发金融危机,而是几乎没有人能在事先预测这些情况的发生。
西方国家的政府部门普遍从监管力度加强上来弥补以往的缺陷。在危机前,由于自由市场经济一片看好,从而放松了监管,听任虚拟经济任意泛滥,最终导致了危机的降临。美国前联邦储备局掌门人格林斯潘为此还专门公开道歉,格林斯潘是公认为最有权威的技术官员,可是他也犯了严重的错误。
在经济与管理学术领域中,前几年大家热衷于搞计量模型。在信息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的背景下,人们以为复杂的经济活动是可以量化和预测的,是可以建立若干个相关的数学模型来完成的。可是事实上,特别是这次的金融危机打破了这种设想,说明这类数学模型用处不大,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复杂的经济活动相关的因素太多,数学模型中选择相关参数很难,又不可能全部包括,而且数据的收集也可能失真与不够全面。因此,现在学术界也逐渐回到现实中来,重现实用性的、有效的研究。今年诺贝尔经济奖就授予了两位搞经济管理的学者,也就是良好的转变,是一个回归。
在座同志是为了学习管理理论与管理知识而来的。管理领域的内容总括起来具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管理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关于管理学科规范性、科学性的理论。这就像造房子,第一步是打基础,桩打得不牢、基础不扎实,上面盖得房子就会摇摇欲坠,甚至翻倒。第二方面的内容是管理实践。要用管理理论去指导管理实践,同时要通过管理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与否和丰富、提炼出新的管理理论。重现实践,推崇案例教学是本校学习的特色。日本在经济起飞的阶段曾涌现出适合日本国情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比如“Z”理论、松下管理模式等,他们完全可以与现代管理科学的发源地美国的管理理论媲美。我国目前经济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迫切期望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的出现。
当前,我们经济形势喜人。第三季度各项经济数据显示都有很大的改善,其中差强人意的是外贸出口还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3%,但是三季度降幅比前两季度有所收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回暖已经基本确立,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前一阶段人们担心的中国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或者走出“W”形的状态基本上不会出现,看来这种可能性不大;反过来,现在更多的人在考虑“后危机时代”——就是危机之后怎么办。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未雨绸缪,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出新的发展思路是必要的。
从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来说,全球经济何时能走出危机、重新复苏是首要问题,最近报道美国、日本、西欧经济也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我认为真正恢复到危机前恐怕还要两年时间。这对于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不得不作出战略调整。浙江很多地区,如杭州、绍兴、台州、宁波等地的企业大多是外向型经济,有的企业采取等待观望的办法,认为“冬天之后总是春天”;有的企业干脆关门,因为产品生产了卖不出去,不如不生产;这当然是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但这些过分消极,为什么不能在金融危机的火焰中浴火重生呢?这是企业家的任务,是高明企业家的所在。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说,去年中央采取扩内需、保增长的四万三千亿投资效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今年可能不会再有第二个四万三千亿的举措。因为货币流动性过大就会引发通胀。再者,国家投资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从以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主可能向“民生”方面投入为主转变,由此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应该作出相应调整。
从企业内部来说要着重开展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其一,是技术层面的,即如何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把科技要素引入企业生产,使其同其他生产要素有机的结合,从而加快调整企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就是温家宝总理前几天向全国企业发出的号召。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要看到企业的差异性。同样是技术创新,但不同企业应选择不同的创新路线,比如采取“自主创新”,还是采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转移创新”,或者是相关技术、知识组合起来的“集成创新”。条件差一点的企业还可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同现有企业生产力相结合的办法。一句话,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同企业要采取不同对策。
企业内部管理的第二个层面是人的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在企业愈来愈多的采用方法技术来装备自己的今天,人的管理尤其重要。企业管理中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发挥人的潜在力量已成为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其中,既有管理的理念问题,也应该有配套的制度与具体措施问题。这里同样有一个企业差异性,不同的企业要有自身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对策。
以上两个方面都涉及企业精细化管理,这是今年我们学校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同志们学习、工作中务须关注的问题。
最后祝同志们学习顺利,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