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同志们:
新的一期研修班开学了,我从学员名单上看,许多学员来自金融系统,尤其是南华期货经济有限公司来的人不少。因此,联想到最近由美国开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里我想读一点看法。
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是发生在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发生在虚拟经济的领域,近些年来,在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主宰下的美国经济,出现了金融领域内的创新浪潮,金融衍生品愈来愈多。品种繁多而又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在利益驱动下,犹如脱缰的马一样,一路狂奔,止都止不住,最后翻了车,摔了大跤,最先发生在抵押证券上,其中所谓“次贷危机”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次贷危机”的产生是把原来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由投资银行把它们打包,再次出现在证券市场上,当衍生品的链条延长后,又缺乏必要的监管,最终导致崩盘。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都卷入了危机之中,无一幸免。像雷曼兄弟、美林、高盛等著名的大公司都遭受到严重损失,甚至破产。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有千丝万屡的联系,后者地产商买了不少抵押证券的品种,以致商业银行也受到牵连。普通老百姓购买了金融衍生品损失巨大,加以股市市场低迷(美国股票大概跌去了40%多),不少购房的人还不出贷款,被赶了出来,露宿街头。整个消费市场购买力大大降低,不能不对供给与生产的厂商产生严重影响,继而拖累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要少,这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创新与衍生品开发不足,品种很少。资金流动主要集中在银行,约占80%,而美国的资金是银行、保险、基金与投资银行各占1/3。但是这次危机是世界性的,而且又波及到了实体经济,这样对中国又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80%,其中出口贸易对全年GDP增长的影响约占1/4。为了抵消危机的负面影响,刺激国内消费市场,中央出台了4万亿人民币刺激计划。在对外出口遇到困难、居民消费不可能很快增长,民间投资减少的情况下,这是国家唯一采取有效措施。当然,4亿人民币来源主要依赖与透支债来筹了。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透支带来的风险不大的。
金融危机到今天并未见底,其后果究竟如何还难预料。但是我们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是可以做的。
就金融领域说,无限制的扩大金融创新,推出复杂的衍生品应该有所控制;同时,相应的监管制度与措施要赶快跟上。
借更深层次的讨论,这些年对美国经济的发展的盲目迷信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基辛格写过一本出名的著作《大外交》书中说在冷战谢幕后,出现了“要完全依照美国的构想来重构国际秩序”,这种模式在经济上是自由市场,在政治上是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民主制度。美国到处推销他们的主张与金融运行模式,即金融市场自由化。现在看来把美国模式照抄、照搬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他自己也不成功。我们并不反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发展,健康的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源合理配置上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去合理汲取西方经验的同时,设计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
类似的情况,在管理领域也同样存在。在文革之前,我国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相应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制度,却是同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国内引进了西方的现代化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这些年来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偏向,就是一谈到管理,就等同于西方管理模式,似乎要把它们所有的管理理论、理念、模式、经验不折不扣的移植过来。不是出现了许多企业中西方管理模式不服本土气候的情况,效果并不象预期那样好。
其实,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技术性的,它产生于现代化大生产中分工,协作所需要的组织与安排,这里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可循的。因此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只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技术性层面的管理是具有共同性的,是可以借鉴的。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管理,它比财与物的管理要复杂得多,要受到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制度的影响。所以,管理另一部分内容是文化性的,它在不同国家并不是一个样的,相反是具有相异性的。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市场经济而言,其中相关的文化因素,如契约意识,诚信理念,职业精神个人主体等国内外都是相同的。但是受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应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当前我国举国上下提倡的“和谐精神”,就是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之用,和为贵”相关的;在企业文化的构造中,也一定要体现这种精神。又比如我国企业中都存在着党组织,国有企业中党委是领导核心,它们与企业管理层管理究竟怎样处理,这是国外企业所没有的,所以在我们学员学管理学科知识的时候,必须重视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我国的企业管理要本土化。这需要大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本身就是一条合乎科学规律的真理。